近几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牢树“让桂花香醉商城”这一主题理念,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开拓创新,锐意进取,全县茶产业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快速、健康发展,特色优势日益彰显。全县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茶叶、茶油、桂花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以及其他特产。茶油由县林业局负责,桂花由县桂花办负责,特产局主要负责茶叶(包括红茶)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。
一、科学发展,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
县委、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壮大茶产业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,作为增加茶农收入、提高产业效益的有力抓手,以土地流转为前提,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机制为核心,以茶叶合作社经营为主体,完善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巩固老茶园,拓展新基地,增加茶园投入,壮大产业规模。“小茶叶”托起了“大产业”,商城农民因茶而富,商城农业因茶而活,茶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、产业增效、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1、“十一五”期间茶园规模取得重大突破
止2010年底,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.1万亩,较“十五”末8万亩茶园增长150%以上;“十一五”期间新建茶园12万余亩,其中新发展无性系茶园2.4万亩;开采面积10万亩,年产干茶220万公斤,茶叶综合产值达1.6亿元。建成无性系母本园500亩、苗圃园100亩,建立了无性系茶苗引进与繁育推广相结合的供应体系。全县有16个乡镇220余个行政村产茶,有千亩以上茶园的乡镇11个,300百亩以上种茶大户20余户,从事茶叶生产管理人员6000余人,涉茶人员达6万余人;已注册茶叶商标20余个,“金刚碧绿”、“其鹏”两个品牌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,其鹏茶场、黄柏山茶业公司成为市级茶叶龙头企业。在日本、韩国、澳门及郑州、云南等茶博会上荣获国际、国内金奖银奖300余个,我县2009、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称号,苏仙石、金刚台两乡镇被评为“河南省茶产业明星乡镇”,黄柏山茶业公司被评为“河南省十强茶企业”。“其鹏有机红茶”、“黄柏仙眉”等红茶在信阳评鉴会和郑州茶博会再夺5金5银的殊荣。
2、红茶研发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
红茶研发生产是省、市、县主要领导亲自抓的一项重点工作,是促进农民增收、产业增效的有效载体。目前,我县红茶研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,红茶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全县已生产红茶2万余公斤,产值800余万元。在全市“信阳红”品质鉴评会和第四届郑州国际茶博会上,我县自主研发的 “其鹏有机红茶”、“黄柏仙眉”等红茶,以“金毫显露,条索紧细,甜醇回甘,汤色红浓”的特色优势,分别荣获5金5银4个优质奖共14个奖项,受到了市、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。这是我县红茶研发生产历史上首次获得殊荣, 获奖总数位居全市前列。
二、因地制宜,食用菌产业规模发展
我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,地处大别山北麓,森林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良好,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。林业用地面积达11.3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55.5%。近几年来,我县立足资源优势,大力调整产业结构,壮大食用菌产业。以无公害生产为方向,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食用菌,走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路子,呈现出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的发展格局。
1、发挥优势,合理布局。我县食用菌主要以木耳(主要是黑木耳)和蘑菇(香菇、平菇)生产为主。山区乡镇森林覆盖率在90%以上,食用菌生产环境十分优越。黑木耳种植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柏山管理区、长竹园、达权店、伏山、汪岗、苏仙石和冯店、吴河、余集、观庙等东南部山区乡镇和西南部分乡镇,涉及55个行政村700余户,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。蘑菇种植生产主要分布在长竹园、达权店、伏山、汪岗、金刚台等乡镇,覆盖50多个行政村300余户,全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。
2、典型示范,合作发展。生产农户成立了土特产生产合作社、食用菌生产合作社、黑木耳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,抱团发展,增强了竞争力,提高了经济效益,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。产品大部分销往武汉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小部分产品在县域内销售,还有外地客商来我县收购。苏仙石乡凤翔黑木耳生产合作社租地25亩,从外地购入优质菌种,每公斤干耳售价达160元以上,全年产值200万元,平均亩产高达8万元。由黄柏山、百战坪等村种植大户成立的黄柏山土特产生产合作社,生产各种食用菌及药用菌菌种,主要销往周边安徽、湖北等地及我县各乡镇。鄢岗镇崔楼村平菇种植户胡大富,现有大棚3个占地2亩,每年制作袋装材料2万袋以上,收入达10万元以上。
3、废料利用,拉长产业链。种植木耳的废弃段木,经粉碎袋料消毒后,又是种植蘑菇的好材料。种植蘑菇后的废材料经过发酵后无污染,又成为种植蔬菜等其它农作物的极好肥料,形成了生产木耳——蘑菇——蔬菜产业链。上石桥镇明皓食用菌蔬菜合作社采取这一模式,利用3个大棚大力发展食用菌和蔬菜生产,实现了“双丰收”,年收入超过10万元。目前正进一步扩大规模,联合我县其他食用菌生产合作社,向订单农业发展。
三、因势利导,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
我县中药村主要有天麻、桔梗、灵芝、茯苓、栝蒌等20多个品种,商城桔梗、茯苓、天麻和茶油、天香菜均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。主要分布在黄柏山管理区、长竹园、达权店、伏山、冯店、吴河、苏仙石、双椿铺等10多个传统生产乡镇,效益比较可观。目前,中药材生产规模较小,主要是分散经营,生产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,生产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。
四、科学谋划,制订“十二五”特色产业发展规划
1、茶产业发展规划:“十二五”期间,按照全市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,立足实际,着眼长远,规模发展新茶园20万亩以上,其中直播茶园13万亩以上,无性系茶园7万亩以上,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以上;建设无性系茶树母本园2000亩以上、苗圃园500亩以上。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县茶园总面积超过40万亩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每年生产红茶2万公斤以上。结合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,加强茶园建设与管理,力争再创建3-5处全国标准茶园,为中低档茶和红茶研发生产提供更优质的原料,提高茶园综合效益。
2、食用菌和中药材发展规划:“十二五”期间,按照“政府引导、业主投入、合作发展、市场运作”的思路,进一步壮大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,区域化布局,规模化发展。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县食用菌生产占地面积累计达到5000亩以上,综合产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。中药材主要以黄柏山管理区、长竹园、达权店、伏山、冯店、吴河、苏仙石、双椿铺等传统生产乡镇为核心,以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依托,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亩以上,培植中药材种植专业乡、村3-5个,中药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从业人员达1万人以上,每年中药材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。
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局
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